【我的初心故事】为了大地的丰收——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贵满

时间:2019-10-01 来源:梨树广播电视台
【通讯员: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影】

人生近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在做一件事,而且还将乐此不疲地继续下去,日复一日,朝夕更迭……35年的农技推广生涯,对于58岁的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来说,就一句话:“一晃就过来了,也没好好算过。

全国农技推广十佳标兵、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吉林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特殊贡献奖、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见证了王贵满在家乡黑土地上留下的忙碌足迹。

“在我小的时候,全县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加上十年九春旱、风灾、雹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十分困难。看着父辈们含辛茹苦地劳作,我就确定了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学好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改变家农村的面貌。”王贵满的思绪陷入到回忆中。


 1979年,考入延边农学院农学系。1983年,怀揣梦想,回乡工作。平凡却有意义的农技推广生涯,就这样开始了……1984年,由王贵满主持完成的旱床育苗法科研课题,当年推广面积达2.1万公顷,仅这一项就为农民增收752万元。

 靠天吃饭不如靠技要产。2007年,梨树县粮食总产突破20亿公斤大关,2010年粮食达到26亿公斤,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玉米比常规耕作地块平均增产10%以上。

 粮食产量不断跃升,科技力量功不可没。2000年以来,王贵满带领团队一直与各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引进农业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梨树指导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

 一时间,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农业顶尖人才汇聚梨树,先后有20多位教授深入梨树开展科研,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与梨树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王贵满的努力下,继创建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之后,2010年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落户梨树镇泉眼沟村。国内农业生产各个专业领域、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专家,来到梨树县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为梨树县乃至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国土资源部农用土地质量与监控及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站等相继落户梨树。

2015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政府顺势而为,成功举办了首届“梨树黑土地论坛”。黑土地论坛每年一次,围绕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生产开展学术交流。同时,还召开了论坛实践专题会议,会上专家、科技人员、农民交流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体会,使高端学术交流走向田间地头。

至此,王贵满带领的科研团队以非“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为基础,倡导创建国际化、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互动平台——“梨树黑土地论坛”,每年出版一部集结本次年会交流研讨成果的《梨树黑土地论坛专家观点》,每年举办一次由农民种田骨干参加的实践会议,开通了论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助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土地开发保护,王贵满倾力投入。他带领团队,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政策与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建立黑土地科技联盟,在东北地区建立了38个示范基地,开展保护黑土地、研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的公益性技术交流推广。组织专家编写技术资料,参与技术规范的制定,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创新形成了链条式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引领推动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新模式体系的形成。该项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全面推广破解了重大难题,成为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新亮点。

老牛已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农技推广领域奋战了30多年的王贵满,在初心的指引下,为了这片大地的丰收,仍然忘情耕耘在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