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交个底!农资总量能满足梨树春耕所需

时间:2020-03-06 来源:转乡梨树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农业备春耕生产工作关键阶段。梨树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全力扶持农资企业和农资经营业户复工复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保卫战,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健全农资领域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由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大海为组长,副局长孙一良为副组长,农业综合执法队执法人员为成员的网格化立体防控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织密织牢防控网络。先后制定《新冠疫情期间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防范管理规范》、《新冠疫情期间农资经营业户防范管理规范》、《梨树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关于全县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及经营业户复工疫情防控监管方案》多个文件,并下发至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经营业户手中。

 深入企业和经营场所调查,并现场指导安全防护措施。梨树县域内3000万元以上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1家,肥料生产企业8家、种子、化肥、农药经营业户500余家,农民合作组织200余家,由于前期受疫情影响,导致我县农资生产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汽运物流受阻,终端农资市场销售停滞。种子产品入户率在30%左右,肥料产品入户率只有不到5%。农业综合执法队经过多方排查、认真梳理出我县域内有条件开工的农资生产企业,协调各相关部门,将其纳入我县重点复工复产企业,在确保能够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批准开工生产,抓好加工、包装、储运,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和市场有效供应。截至目前,梨树县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已复工复产10家,当前恢复产能已接近实际产能水平,完全可以满足梨树县春耕生产所需。县内各农资经营业户也陆续开始经营,现已达到500余家。

开展疫情期间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农业综合执法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根据工作方案,派出执法人员不分节假日,全天候巡视检查县域内19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21个乡镇的主要农资市场及经营门店,以“零容忍”态度,切实履行好农资市场的监管职责,以净化农资市场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个窝点捣毁一个,绝不姑息。做到农资打假监管“四个最严”: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和“三无”农资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非法转基因种子违法行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拓展违法线索来源,及时受理违法案件。对疫情防控期间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坚决列入农资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违法失信经营主体的失信成本。

引导鼓励农资企业和经营业户拓宽销售渠道,建议基层组织统购统销。农业综合执法队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经营业户在利用好现有传统销售网络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和服务热线,以及各种新媒体宣传农资产品的特征特性和适应性,让农民认知优良产品。通过网上直销、手机微信、快手、电话订购等多种销售方式,推介相关合法合规的农资产品,多下订单,再由企业或农资经营业户选择适合时间入户上门送货。同时,建议村级组织或者基层农民合作社,委派村第一书记或者合作社主要成员为联络员,在认真调查农户所需产品、数量等之后,与农业部门联络,由农业部门精选推介一批“吉林省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平台”中信用评价优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采取统购统分的形式,直接入村近户,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人员流动。

农业综合执法队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通过电视、网络、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及活动部署,宣传普及农资法律法规知识和打假维权常识,营造农资打假良好社会氛围。活动期间,将在各农资交易市场、经销门店等农资产销集中地段以及人员流量大、交通主要节点等地方,通过宣传条幅、宣传展示板(栏)、流动宣传车和经销门店LED显示屏,以及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等方式,对本地农资打假监管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主动挖掘发现违法线索,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公开公示一批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案件信息,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设立农资服务专家热线,组织执法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农资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资业务咨询服务,指导农民科学购买、合理使用农资。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可视媒体及现场展示等易懂易记易识别的宣传方式,公开展示查处查获的假冒伪劣农资样品、商标、包装标签和其他非法农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引导农资用户正确选购放心农资,提供依法维权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