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松辽明珠”之美誉。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8万亩。玉米是全县的主导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常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人均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四项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
梨树/ 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一是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梨树县“田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县级包乡镇、乡镇包村、村级包社、社级包户的“县乡村社”四级网格化运行机制,逐级压实黑土地保护政治责任。
二是坚持主动作为。积极承接四平市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建设任务,谋划建设了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国家级数字乡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组建了梨树县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干部学院)和梨树县耕地保护服务中心,为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完善科研体系。进一步整合了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黑土地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构建了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研发推广体系,在第六届梨树黑土地论坛上成立了“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高质量完成了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建设任务,真正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梨树/ “一定要深入总结‘梨树模式’,向更大的面积去推广”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我县先后出台了《梨树县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补贴方案》和《2021年“梨树模式”推广实施方案》,并在今年安排“梨树模式”推广奖补资金2亿元,对实施“梨树模式”地块进行分类补贴,每公顷最高可补贴900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推广“梨树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县已完成“梨树模式”推广面积232万亩。
二是积极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我县在总结好“梨树模式”的基础上,又探索将标准化、信息化、机制化、契约化融入“梨树模式”,以300公顷土地为一个“梨树模式”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标准化配备大型智能化农机具和农机手,并将数字农业纳入到“梨树模式”,实现导航作业和实时监控。同时,在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内,实行“合作社+粮食深加工企业+金融+保险”的运行模式,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开展“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并以每公顷按24000元进行兜底保险,持续提升“梨树模式”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
三是启动实施“三个一”核心示范推广工程。我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县级示范基地10个、乡级示范基地100个、村级示范基地1000个。县级示范基地实施面积在300公顷以上(即: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每个乡镇建立5个乡镇示范基地(街道建立1-2个示范基地),实施面积在100公顷以上;每个村至少建立3个村级示范基地,实施面积在10公顷以上,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十百千”核心示范的应用推广格局。目前,已建立县级示范基地14个,乡镇级示范基地120个,村级示范基地944个。
梨树/一定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是规范农民合作社。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100个,并已全部纳入信息平台管理;新创建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0家,目前全县示范社已经达到200家;培育“五有”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个,实现“五有”合作社覆盖率达到运营合作社比例的60%以上。通过示范引领,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造三产融合示范点。我县依托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以卢伟合作社为中心打造了“五园、一厂、一平台”三产融合示范点。目前,“梨树模式”展示园、大豆种植园、小麦种植园、旱稻种植园里的作物长势很好,垂钓园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富硒农产品加工厂和电商互联网产业平台正在建设当中。
三是金融助力合作社发展。县里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开展了“黑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款,为4家合作社授信2000万元,发放“黑金贷”4笔,共计1397万元,并在八里庙村设立农村信用社贷款服务点。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通过“惠农场贷款”“惠农担贷款”“惠农e贷”等产品,共为759家合作社发放贷款2.82亿元。
黑土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梨树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
认真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
协同科研单位,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开展深度研究
进一步探索完善“梨树模式”的技术体系和推广机制
让“梨树模式”发挥更大作用,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梨树实践”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